珠頸斑鳩是台灣都市、公園常見的鳥類之一,因頸部有一圈黑底白斑的「項鍊」羽毛而得名。牠們溫馴、不怕人,常在草地覓食,但當數量過多時,也會對人類生活與建築物環境造成困擾。
約 28–32 公分,中型鳥類,胸腹帶紅褐,頸側有一圈黑底白斑的項鍊羽毛,為最大特徵。
原始環境於農田、村落邊緣。適應力強,常見於:社區草坪、公園綠地、建築屋頂、陽高速公路邊坡與行道樹
植物性為主,包含稻穀、各類草籽、落果,有時會取食昆蟲與蚯蚓,補充蛋白質。因為不挑食且進食地點多樣,使得族群得以快速增長。
每次 2 枚白色卵,孵化期約 14 天,雛鳥 2–3 週可離巢。幾乎全年可繁殖,春夏為主要高峰期。一年可繁殖 4–6 次,族群增長極快。
野外壽命平均 5–10 年,人工飼養環境可達 15 年以上。在都市地區食物充足、天敵減少,存活率高。主要天敵為貓、烏鴉與黑冠麻鷺等掠食者。
通常以夫妻檔出現,彼此忠誠,長年共築同一地點的巢。繁殖期外會形成小型族群,集體覓食與休息。清晨與黃昏是鳴叫高峰。
依我國《野生動物保育法》,不得任意獵捕、傷害野鳥。防制以不驅傷、不毒殺的物理與環境管理為優先;如涉及移除巢卵或其他干擾行為,請依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或委託具合規資質之業者辦理。
1
1、糞便污染: 斑鳩群聚地區常見大量糞便堆積,不僅髒亂難聞,還具腐蝕性,酸性糞便長期附著可腐蝕金屬、石材與塗料,造成地面濕滑、惡臭與蚊蠅滋生。
2、疾病傳播: 斑鳩的糞便、羽毛和體外寄生蟲(如鴿蟎)可能攜帶隱球菌、沙門氏菌、組織胞漿菌與鴿蟎,對呼吸道與皮膚健康構成潛在威脅。
2
1、堵塞與漏水:巢材(枝葉、羽毛、塑膠碎片)堆積在排水孔與通風口內,容易造成積水、漏水或發霉,引發回滲、壁癌。
2、設備影響:停棲於室外機、攝影機、招牌字殼,造成散熱不良、鏡頭污損、電性設備故障。
3
1、噪音與生活干擾: 清晨與傍晚時分鳴叫頻繁,成群聚集時會持續「咕咕咕」叫聲,影響住戶休息與睡眠品質。陽台、屋簷下若有築巢,糞便與羽毛堆積會散發臭味與異物。
2、影響商業場所: 戶外用餐區、宗教/觀光景點、校園廣場若有大量聚集,易造成座位與地面髒汙、民眾投訴與品牌形象受損。
鳥網是一種鳥類控制的隔離方法 。鳥網適用於安裝在建築物、裝卸碼頭、倉庫、機場機庫、交通設施、穀倉、食品筒倉、建築外牆、陽台、停車場、屋頂、暖通空調系統、橋樑、農作物種植區、池塘以及任何其他可安裝鳥網的表面上。
防鳥保護器是一種專門用於保護設備與建築細部構件的防鳥工具,透過外加遮罩、護蓋或擋片,阻止鳥類在設備上停留或築巢,避免糞便污染與損壞。防鳥保護器常應用於冷氣室外機、監視器、燈具、招牌字殼、通風百葉等精密或暴露在外的設施,既能保護設備功能,也能提升環境整潔度。
我們擁有30+年鳥害防制經驗,熟悉各種鳥類的習性,並能針對不同環境,如住宅、辦公大樓、工廠、農場,針對不同環境與鳥類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!